菜单

我们的押金去哪了?共享经济模式下的金融监管隐忧

2017-10-13 - IT资讯

随着共享单车在中国逐渐流行起来,各种“共享产品”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。共享充电宝、共享雨伞、共享手机……似乎一切产品都可以用来做共享经济。然而,在火爆的共享经济背后,却有着监管缺失的隐忧。共享经济巨大数量的用户带来的巨大现金流,至今仍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管。在钢丝绳上跳舞的共享经济正面对着什么样的风险?恐怕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。

日前,知名第三方数据机构易观最新发布的《2017年6月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》显示,ofo月度活跃用户增至4073.5万,稳居第一;摩拜月度活跃用户增至3548.6万排名第二。而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,带来的押金数额也是极度可观的。以摩拜单车为例,假设每个活跃用户都缴纳299的押金的话,考虑到大部分用户的退押金周期,摩拜单车稳定的现金流保守估计有数十亿元的规模。这数十亿元放在资本市场似乎掀不起多大的波澜,但是鉴于共享单车的经营模式,这几乎相当于不需任何信用背书就借来了数十亿元利息极低的贷款。而由于共享单车运营商并非金融机构,这笔钱自然也没能得到如金融机构般有效的监管。没有监管,这笔钱说是在裸奔也不为过。

(京东2016年Q3财报数据)

其实,放眼整个市场,共享单车这种模式已经不鲜见。许多电商企业也是通过平台形成的巨量现金流,一步步走到了今天。以京东为例,众所周知,京东前几年一直处在亏损状态。2016年Q3京东甚至亏损了8亿元。然而,为什么京东一直亏损,给外界的感觉却是越做越大、越做越强呢?答案正是现金流。我们可以做一个推演,假设某企业今年240亿营收,亏15亿,延期还款一个月,那么这家企业到年底手里的钱反而多出了5亿!(20亿应付账款,减15亿亏损)。假设明年该企业营收360亿,又亏15亿,但年底手里只会减少5亿(30亿应付账款,减15亿亏损,再付掉去年留下的20亿应付账款)。所以只要该企业的营收越来越多,而亏损不是大幅增加的话,这家企业手里的钱足够用很多年。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,赔钱的企业只要有现金流,就可以耐心等待时来运转;而赚钱的企业没有了现金流,就会立马死掉!而这也是共享单车企业设置押金的初衷之一,除了让押金为用户信用背书,共享单车企业也能借助押金带来的现金流维持自身的扩张,静待时机统一市场。

可以看出,共享单车企业对于巨量押金的种种操作,已经很接近金融机构。然而,共享单车企业并没有像金融机构一样,受到同等程度的监管。前一段时间,某几家共享单车企业由于资金链运转问题,甚至出现了”退款难”的尴尬情况。尽管十部门联合发布了《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以及北京市出台《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(试行)》,都对共享单车的停放、用户实名情况提出了诸多意见与建议。但对共享单车企业金融方面的监管,目前来讲还不是很全面,亟待进一步的完善。

共享经济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事物,着实给百姓大众带来了诸多便利,但由此引发的金融风险也不能被忽视。作为一名普通用户,我希望共享单车企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,推出更好更舒适的车型。但同时,我也希望用户因信任缴纳的押金处在有力的监管之下。只有用户财产有保障、车企有自律、政府有监管,共享单车这个新兴行业,才能走上真正的良性发展之路。

打赏作者
标签: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